近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小涛刚结束一天的手术,拖着一身疲惫从消化内镜中心走出来,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条从新疆发来的短信,瞬间让他眼中泛起暖意。“刘医生,今年夏天我胃痛反复发作,到处治疗效果不佳。是您从新湖农场医院专程赶到玛纳斯县人民医院,为我做了胃镜检查。按照您开的药,我服用一段时间后,困扰多年的胃病再没犯过。对于您的恩情本想当面感谢,却得知您已经结束援疆回到临汾,只能遥祝您平安顺遂!”
短信那头,是刘小涛援疆期间接诊的一位胃病患者;短信这头,这位刚回归家乡医疗岗位的医生,瞬间眼中泛起暖意,思绪不由自主飘回了援疆的那段岁月。
主动请缨赴边疆 克服万难践初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医院需要一名消化内科专家支援科室建设”,2024年年中,市人民医院公布了援疆任务后,刘小涛便主动请缨,希望能代表医院去新疆,用专业知识为边疆百姓健康出一份力,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当时,47岁的刘小涛正处于职业发展的黄金期,有着硕士学位的他对消化内科先进技术的学习不曾停下脚步,先后前往上海长征医院、西安西京医院、北京地坛医院、意大利萨萨里医院培训、研修,在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腹泻、肝病、结肠炎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擅长电子胃镜、结肠镜及镜下各种微创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能够熟练开展国际公认的消化系统微创诊疗前沿的技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毫无疑问,技术实力出众的刘小涛完全符合援疆要求。2024年9月21日,他告别年迈的父母后,怀揣着守护群众健康的初心,赶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疆之旅。
初到新湖农场医院,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刘小涛住进了医院对面的居民楼。当地食堂做的饭重油、重盐、重辣,一时难以适应,他就自己买菜做饭。在克服当地气候、时差、饮食差异带来的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后,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新湖农场医院内科属于综合内科,没有进行专业细分。面对简陋的医疗条件和医疗设备匮乏的现状,刘小涛并没有气馁、更没有虚度光阴,他坚持每天门诊坐诊,一有空了就去指导内科医生,帮助他们提高消化领域疾病治疗水平。医院组织下乡义诊活动,他总会第一时间参加,用通俗的语言普及消化道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手把手教当地居民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不辞辛苦地把健康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工作中,刘小涛发现当地有不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都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由于医院没有检查能力,许多患者只能奔波145公里前往乌鲁木齐去做检查。这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考虑到医院条件有限,他最终想到用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打破诊疗瓶颈。
“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安全、准确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受试者呼出气体中特定成分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刘小涛手把手传授下,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很快在新湖农场医院内得到了普及,这种操作方便、没有痛苦的检查方式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奔波两地破困局 资源共享惠百姓
作为消化内科领域的专家,刘小涛深知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更是守护胃肠健康的关键防线。然而,新湖农场医院一直没有做胃肠镜检查所需的设备,当地居民不得不长途奔波前往其他地区就医,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让擅长电子胃镜、结肠镜及镜下各种微创检查治疗的刘小涛心急如焚,却又苦于英雄没有用武之地。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哪里有设备,我就带上患者去哪里检查。”刘小涛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胃肠镜检查开展起来,造福当地百姓。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番苦苦寻找,在临汾市援疆工作队的帮助下,刘小涛得知距离新湖农场医院20公里外的芳草湖农场医院,有一台可以做胃肠镜检查的设备。这个好消息如同寒夜中骤然亮起的星火,刺破了他心头的阴霾,让他看到了希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小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奔波于两地医院之间,一次次与芳草湖农场医院负责人深入沟通,反复协商。这名山西汉子用真诚与专业打动了院方领导,成功促成两家医院达成资源共享协议。最终,凭借多年来在消化内镜中心磨炼出来的精湛技术经验,刘小涛很快为新湖农场的患者成功进行了胃肠镜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精准诊断病情,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治疗,患者病情大大改善。
首开纪录之后,芳草湖农场医院便成了刘小涛医疗援疆、播撒健康火种的“新战场”。从此,但凡两家医院有患者需要,他都会不辞辛苦地赶赴芳草湖农场医院为他们进行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一位位患者眼中闪烁的感激光芒,更加坚定了他把这项工作持续下去的决心。刘小涛坦言:“往返两地做检查确实累,但一想到能让居民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再累也心甘情愿。”
四方联动拓新局 传帮带教育人才
“从山西到新疆,千里迢迢来援疆,必须争分夺秒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刀刃上,为边疆医疗事业多作贡献。”刘小涛心中一片赤诚。胃肠镜检查顺利开展后,他并没有骄傲自满、止步不前,鉴于新湖农场医院和芳草湖农场医院地处偏远、设备落后、患者较少等实际情况,他虽有精湛医术却难以充分施展,于是便主动深入玛纳斯县及周边地区开展医疗调研,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
玛纳斯县人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甲医院,承担着全县及周边团场23万群众的医疗救治工作,有着广阔的平台与丰富的资源,是刘小涛实现医疗援疆理想抱负的绝佳舞台。说干就干,他迅速将想法付诸实践,主动与玛纳斯县人民医院联系,详细介绍自身专业优势,言辞恳切地表达了愿意帮助该院推动消化内科建设、助力医疗事业发展的心愿。
在多次沟通过程中,刘小涛又敏锐地发现,一直以来玛纳斯县由福建省三明市对口支援,如果能推动临汾援疆工作队与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整合两地医疗资源优势,既能够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将先进诊疗技术、管理经验与边疆医疗需求精准对接,又能推动“兵地融合”发展,促进兵地医疗资源优势互补,为边疆各族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可及的医疗保障。这一想法得到了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党委常委、副场长、临汾市援疆工作队队长许雯的支持,她亲自带队前往玛纳斯展开深度洽谈,为合作奠定基础。
今年4月22日,在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临汾援疆工作队的共同见证下,玛纳斯县人民医院与刘小涛签署了柔性人才引进协议,这也标志着临汾援疆工作队、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与新湖农场、玛纳斯县共同构建起四方联动援疆新模式,以“兵地一盘棋”理念为引领,主动打破地域壁垒,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书写新时代兵地融合与援疆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从此,刘小涛的援疆工作变得异常忙碌,每周他都要抽出2天时间,奔赴40公里外的玛纳斯县人民医院进行查房和疑难病例会诊,并为预约好的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通过积极进行技术交流与协作,帮助该院消化内科团队快速提升专业能力。
今年8月,一位胆管结石患者慕名来到新湖农场医院找刘小涛看病,鉴于县里手术条件更好,他便带领玛纳斯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了首例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取石术,术后两天患者康复出院。新湖农场医院内科主任关宝霞观摩了手术全过程。这次手术不仅填补了玛纳斯当地在胆胰疾病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更通过“带教同步”的模式为新湖农场医院培育了专业人才。
“消化内科要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胃肠镜室。”在即将结束援疆任务之际,刘小涛心中深深牵挂着新湖农场医院的发展,他通过私人关系邀请乌鲁木齐医院专家,一同为新湖农场医院设计了消化内科科室发展规划以及胃肠镜中心的设施设备布局,只待胃肠镜检查设备到位后,这里很快就能正常运转起来,造福当地百姓。
回首援疆工作的三百多个日夜,刘小涛以精湛医术为新湖农场医院、芳草湖农场医院、玛纳斯县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发展竖起了崭新的里程碑。如今,远方患者的感谢短信,为他这段峥嵘岁月写下了最温暖的注脚,而他亲手播下的“四方联动”星火,必将持续闪耀,为守护边疆群众的健康点亮长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