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治“脊”病 匠心“柱”健康
“谢谢王伯伯!手术后同学们见到我都说不可思议,说我突然长高了好多!”12岁的小姑娘郭乐乐(化名)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复查,见到给她动手术的王宇飞激动地说。王宇飞询问她的康复状况时,眉里眼里都是欣慰的笑。是啊!一台成功的脊柱矫形手术,可以使一个花朵一样的孩子身高增长了10公分,体态更挺拔,心态更阳光,前程更美好,他能不由衷地为这个女孩子高兴吗?
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矫形组长 王宇飞
王宇飞,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矫形组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脊柱矫形工作多年来,类似这样的欣慰王宇飞已经历过无数次。
患者的需求就是医生努力的方向
“回顾我的从医经历,刚开始见到脊柱畸形的患者时,完全茫然无措。”王宇飞1995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1999年进入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7年之前的某一天,一位父亲拿着13岁儿子的片子过来,询问如何治疗?我们看着片子中,孩子后突、侧弯、畸形的脊柱,面面相觑,因为没有见过这样的病例,我们对此认识不清,不会治疗,只能建议他们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医院治疗,孩子父亲无奈地走了,他失望的眼神我至今难忘。”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支撑着身体,保护着脊髓和神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尤其好发于青少年。一旦脊柱出现侧弯、后凸等畸形,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导致患者心理自卑;可能会对心肺功能造成压迫,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还可能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查资料,我了解到,脊柱侧弯的整体患病率约为0.5%-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占比最高,达2%-3%,女性患病风险显著高于男性。”王宇飞回忆道:“从这个比例来看,脊柱侧弯、脊柱疾患的患病人群其实是不小的。让患者在本地就能看好病多好啊!这样就能减轻他们的身心负担和周折劳顿,患者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王宇飞为中学生做检查
从那天起,王宇飞萌生了外出学习脊柱矫形的心愿。经科室推荐、医院批准,2007年,王宇飞到301医院骨科学习,从此,与脊柱矫形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头扎进相关资料,反复看手术影像,吸吮着知识甘霖,提高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一步步消化难点、熟悉流程、汲取精华,到处理病例、治疗患者、总结经验、传道授业,形成闭环,多年来,他深耕一域,在脊柱矫形这条路上乐此不疲,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疾患,使他们能够自信地“挺直脊梁做人”。王宇飞感慨地说:“2013年,我院骨科分出脊柱外科亚专业,2020年又分出脊柱矫形组,使我们能更专注于脊柱疾病领域的研究,深入掌握该领域的新进展,从而提升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精准性。 ”
患者的康复就是医生终极的追求
脊柱矫形医生需要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能,才能准确地诊断病情,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极具挑战性。
脊柱外科矫形医生所面对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很大。对于轻度脊柱侧弯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佩戴矫形支具、进行康复训练等。对于重度脊柱侧弯患者,手术矫形往往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脊柱手术堪称骨科领域最为复杂精细和高风险的手术之一,具有手术区域大、操作复杂、位置特殊、风险高等特点,每一台手术都承载着患者对健康和正常生活的渴望,每一个操作都关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命安全。
王宇飞与同事为患者做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要在狭窄的脊柱椎弓根空间内,精准地植入内固定器械,对弯曲的脊柱进行逐步矫正,同时还要避免损伤脊髓和周围的神经血管。“一台脊柱侧弯手术,常常需要持续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多名医生要在高度专注的状态下,保持稳定的双手和清晰的思维。”为了保持最佳手术状态,王宇飞一直保持着良好生活习惯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前来进行脊柱治疗的患者若是青壮年男子,则多为工矿企业从业者外伤或车祸后受伤者,如果伤及脊、颈椎,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他们往往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对他们的治疗及愈后关乎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作为一名脊柱矫形医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据王宇飞回忆,一位洪洞甘亭50多岁男子,车祸后因为伤及脊柱导致四肢瘫痪,经他治疗,康复良好,术后随访,了解到他已经正常生活,已经外出工作了。
王宇飞应邀讲学
当然,脊柱矫形组面对的患者,不仅有发育畸形者、意外受伤者,还有重症疾病患者。“我们有时还要对之前疗效不理想的患者进行补救性治疗。”据王宇飞介绍:“我曾经收治过这样一个患者,老人家当时72岁,腰1椎骨折术中用了骨水泥,但骨水泥失效,位置偏移,老人只能躺,不能坐,疼痛使他十分痛苦,抱着很大希望从县城慕名而来找我。综合考虑他的身体状况、年龄、手术部位等因素后,我和团队制定了治疗方案,将前次手术中植入的骨水泥取出来后再植骨行内固定术,术后老人的疼痛感消失,出院时非常满意,3个月后随访,他的生活已恢复如初。”
“每当听曾经治疗的患者说生活已经完全步入正轨这句话时,我的心情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是啊!病人术后康复,就是一个外科大夫最大的梦想和终极追求。或许,这就是“大医精诚,大爱无声”最美的具象。“目前,脊柱手术我组一年能做400多例。”辛苦并幸福着,是王宇飞和他同事们的日常,他们,为无数脊柱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新生。
患者的减少就是医生最大的心愿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已超500万,并以每年30万的速度递增,成为了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我国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指脊柱向侧方弯曲超过10°,同时伴有旋转,研究提示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分泌水平、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神经内分泌异常等有关。患此病者,女孩居多,脊柱侧弯会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加重,后期矫正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早筛查、发现、早治疗尤为必要。
“现在很多青少年学生都穿着校服,比较宽大,且住校,与家长接触的时间相对不多,如果不是特意观察,很多家长一般发现不了孩子轻微的脊柱侧弯。”除了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态度,脊柱矫形医生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悲悯心。王宇飞说:“除了关注孩子的视力、牙齿、肥胖之外,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脊柱健康。正常脊柱从侧面看有4个生理性弯曲,正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多观察,观察其体形、体态、步态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孩子双肩不等高、肩胛骨不对称或骨盆倾斜等情况,就应怀疑脊柱侧弯,就要及早及快到专科门诊诊疗。”
王宇飞再回母校
为尽早解决脊柱侧弯问题,临汾市人民医院脊柱矫形组在骨科主任张亚宁指导下,在组长王宇飞的带领下,几年来开展了多项脊柱侧弯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纠正以及手术治疗等相关项目,并率先在全市成立脊柱侧弯门诊,每周六8:00—12:00开诊。“选择这个时间,是为了孩子们更方便。”王宇飞说。
妙手治“脊”病,匠心“柱”健康。随着健康科普、预防筛查等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市区域严重脊柱侧凸病人较几年前明显减少。多年来,王宇飞和他的团队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以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以精湛的医术和如一的初心,守护群众脊柱健康,重塑患者挺拔身姿,浓墨续写医学传奇……
专家介绍:
王宇飞,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脊柱矫形组,临汾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委员;山西省专家协会医学分会青年委员白求恩基金会微创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委员会委员;省级退行性脊柱疾病规范化诊疗项目组的成员,晋陕豫骨科联盟监事。
主要从事脊柱疾病、脊柱创伤的治疗、科研、教学,擅长脊柱侧凸畸形矫形、脊柱翻修术、脊柱外伤、脊髓损伤、颈椎管狭窄症、颈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感染、腰椎小关节病变、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周围神经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尤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在我市较早开展了脊柱骨折、颈腰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微创手术治疗。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筛查及预防工作。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现参与省级科研一项,主持市级科研一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1篇。国家级实用性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