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告别六年疼痛阴霾——我院偏瘫专病门诊实施神经调控术助七旬老人重拾行走自由

发布时间:2025-07-17      作者: 临汾市人民医院

近日,我院偏瘫专病门诊为七旬老人实施微创神经调控手术,帮助患者重拾行走自由,回归正常生活。

74岁的卢女士,六年前因为脑出血遗留左半身感觉障碍,近一年里,饱受左半身刀割样疼痛折磨,无法行走,先后就诊各地医院,未得到及时有效诊治。近一个月疼痛加剧,脚心疼痛不能着地,导致患者失去行走能力,大小便需要家人帮助,疼痛让患者彻夜难眠。于是,患者来到我院偏瘫专病门诊求助李华龙副主任医师技术团队。

入院后,李华龙团队精准诊断其为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一种因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顽固性剧痛,轻触皮肤即诱发灼烧感,且常规药物无效。为打破疼痛枷锁,团队决定为卢女士实施微创神经调控手术:通过精准植入电极,靶向调节疼痛传导通路,阻断异常神经信号。

术后第二天,卢女士左半身疼痛显著缓解,从卧床不起到独立行走,“终于能睡个好觉,走着看窗外的太阳了。”她激动地说。目前卢女士已回归正常生活。

李华龙表示,中枢性疼痛可以说是“无形的残疾”,神经调控术不仅止痛,更能重建患者运动信心——卢女士的站立,是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胜利。


核心技术突破 

1、精准靶向调控:借鉴全省首例“双排多靶点脊髓电刺激术”经验,针对疼痛神经环路定制方案;  

2、微创可逆治疗:手术创口仅数毫米,术后次日即可下床,避免传统破坏性手术风险;  

3、多学科协作(MDT):需要康复科、融合影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确保安全精准。  


中枢性疼痛

中枢性疼痛是由脑或脊髓损伤引发的顽固性疼痛,常见于脑卒中、脑出血、脊髓损伤患者。

核心特点: 

1、剧痛无创口:疼痛源于神经信号紊乱,而非组织损伤。患者常描述为“左半身火烧刀割”“冷风钻骨”;  

2、触发即爆发:轻微触碰、温度变化即可诱发剧痛,伴发触觉过敏、冷觉异常; 

3、药物难起效:口服吗啡需300倍剂量才可能起效,且副作用大。

重要提示:

若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后出现“不明原因半身灼痛”,需尽早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痛觉敏化扩散,甚至丧失行走能力。


神经调控术:精准“修正”疼痛信号的新希望

传统止痛药治标不治本,而神经调控术直击病灶,通过植入设备调节异常神经电活动:

1、技术原理

靶向“拦截”:电极或导管精准植入疼痛传导通路(如脊髓、脑室),释放电刺激或药物,阻断乱序信号;  

重建平衡:抑制过度兴奋的痛觉神经元,恢复神经环路正常功能。  

2、主流技术对比 

脊髓电刺激(SCS):适用于躯干、四肢疼痛,可调节强度,覆盖范围广,适用带状疱疹后疼痛、糖尿病痛性神经变化、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中枢性疼痛;

脑室内给药泵:适用于全身性癌痛、中枢痛,吗啡用量仅为口服1/300,减轻胃肠道毒副作用;

脑深部电刺激(DBS):使用于合并运动障碍(如帕金森),同步改善疼痛与僵直。

3、突破性优势

微创可逆:患者配合仅需局麻,植入设备可随时关闭或取出;  

快速起效:术后24小时疼痛缓解率超70%; 

一术多效:疼痛缓解后运动功能同步恢复。 

温馨提示:神经调控术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科技有温度,医学无止境。我院神经外科偏瘫专病门诊将持续探索周围神经平衡术和神经调控技术,为更多疼痛和偏瘫患者点亮生命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