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神经外科李怀龙团队成功开展全市首例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融合术(PFDF),救治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后随访显示,患者恢复良好。
病痛缠身:
患者的艰难求医路
“右胳膊疼得抬不起来,麻得像针扎一样……”33岁的郭女士被右上肢疼痛麻木困扰了一个多月。起初,她以为是普通的“颈椎病”,在当地尝试中药治疗却不见好转。
后到我院就诊,颈椎MRI检查结果显示:颅底凹陷伴寰枢关节脱位、局部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缺血、右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颈3-4椎间盘突出。这意味着她的延颈交界区神经已受到严重压迫,若不及时手术,可能面临肢体瘫痪、呼吸功能障碍等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技术攻坚:
多学科协作填补区域技术空白
我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亚专业团队在李怀龙主任的带领下迅速启动术前讨论。“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犹如在‘生命中枢’上跳舞。”李怀龙表示,手术需要精准解除脊髓压迫,同时通过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融合技术(Posterior Facet distraction and fusion technique, PFDF)完成寰枢关节双侧侧块关节间置入融合器,并寰枢椎复位与稳定固定。这一技术需在显微镜下完成寰枕减压、寰枢椎关节间隙撑开复位,并通过椎间融合器实现颈椎稳定性重建,对术者的解剖认知、操作精度要求极高,但具有复位率高,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缩短等显著优势。
经过详细评估,李怀龙团队制定了PFDF技术的手术方案。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团队联合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进行术前模拟,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脑脊液漏、神经、椎动脉损伤等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制定了周密预案。
术前准备完善后,手术如期进行。术中,李怀龙主任凭借精湛技术,成功完成寰枕减压,通过PFDF技术精准撑开寰枢关节间隙并完成脱位复位,撑开寰枢椎关节并处理关节面后双侧关节间植入6mm专用椎间融合器。手术过程行云流水,仅用2.5小时便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不足100毫升。术后复查影像显示: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脊髓压迫彻底解除,内固定位置良好。
术前
术后
复位前
复位后
以患为心:
全程守护诠释 “医者仁心”
“从住院到手术,医护人员每天都来查房,把病情讲得清清楚楚,让我们特别安心。”郭女士的丈夫感慨道。我院始终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治疗全程:
术前,管床医生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家属讲解PFDF技术原理,通过三维影像模拟演示寰枢椎复位过程,消除其对“生命中枢手术”的恐惧。
术后,护理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状态,通过针刺觉、肌力测试评估脊髓减压效果。术后第3天,患者右上肢麻木感明显减轻,可自主完成握拳动作;术后1周,颈托保护下可坐立进餐。复查颈椎CT显示:ADI间隙从5.14mm恢复至正常,斜坡枢椎角也恢复正常,椎间融合器位置稳固,脊髓压迫区域减压率达100%。
术后2周拆线时,患者已能独立佩戴颈托下地行走,右上肢肌力从术前4级恢复至5级(正常肌力)。“现在抬胳膊、拎东西都没问题,和生病前一样利索!”郭女士在康复训练中向医护人员展示动作,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此次PFDF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更填补了我院在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手术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亚专业技术水平已达省内领先行列。未来,我院神经外科将继续深耕脊柱脊髓疾病诊疗领域,以更先进的技术、更贴心的服务守护临汾百姓的脊柱健康,为建设“健康临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