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59岁的患者郑先生突发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5小时,生命陷入绝境。市人民医院胸心重症监护室团队迎难而上,在ECMO、IABP、CRRT等“救命神器”的强力支持下,凭借精湛的医术、无尽的爱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成功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历经35个日夜、840个小时的不懈努力,这场难上加难、波折不断的“生命之战”获得胜利,最终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不仅标志着胸心重症监护室ECRP(体外心肺复苏)技术达到新高度,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再上新台阶,还展现了医院多学科团结协作的强大实力与高效救治能力。
迎难而上 抢夺“生机”
“你们用精湛的医术,把我一次次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份恩情,我们一家永生难忘。”近日,郑先生在出院之际,专程来到胸心重症监护室,再一次向医护团队表达诚挚谢意,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大合影。
看到郑先生灿烂的笑容,很难想象他曾经历过重重生死考验。去年12月底,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医院多学科团队联合抢救,实施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之后,留置ECMO、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时起搏器等设备,被迅速送入胸心重症监护室进一步监护和治疗。
郑先生心脏骤停近5个小时,仍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征极不平稳,心电监护仪频频响起警报声,快速房颤、室上速、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情况交替出现。在胸心重症监护室主任张壮丽的带领下,医护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操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救治措施,镇痛镇静、调节内环境、给予对症药物等,使郑先生的心律逐渐趋于平稳,但大家紧绷的神经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们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历程依然布满荆棘、步步难行。
ECMO及IABP能不能顺利撤机?如何平衡抗凝与出血?如何做好感染防控?意识能不能恢复?肾功能还能不能挽救回来?诸多棘手的难题摆在面前,张壮丽和团队认真考量每一个关乎患者生命安危的细节,全力以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与死神决战到底,用“放手一搏”去拼“一线生机”。
力挽狂澜 打开“困局”
ECMO是一种高级的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其运转期间的管理涉及全身多个系统,需要持续监测、动态调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否则将功亏一篑。
张壮丽、护士长徐媛、主管医师陈晓红及医护团队昼夜坚守在郑先生床旁,精益求精地实施全方位监测和护理,每天执行百余次精准操作,密切关注和记录各机器的运转参数及心功能、呼吸功能、出入量、内环境、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变化,定时定点在工作群里汇总相关情况,精准评估一组组“新鲜出炉”的数据,确保任何治疗方案的实施都是“滴定式”的。
由于郑先生心脏骤停时间较长,全身脏器缺血缺氧严重,各种高危情况接踵而至,医护团队在ECMO、IABP两大“救命神器”上再加码——启用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抱着“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决心,一次次分析研判、调整策略,每一个方案、每一项操作都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实现了一个个既定目标。在进入监护室的第3天,患者完全恢复自主心律,撤除了临时起搏器;第7天,床旁心脏彩超提示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从之前的19%提升至32%,ECMO成功撤机;第11天,IABP也成功撤离;第16天,患者奇迹般睁开了眼睛。
奋战多日,总算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天不遂人愿,又一道“生命关卡”拦在了郑先生面前。郑先生突发消化道大出血,医护团队心中再一次警铃大作,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多学科会诊和讨论,由介入科及时进行介入栓塞止血解除了危机。
在医护团队的坚持与努力下,“绝处逢生”的奇迹一次次上演。到了第26天,郑先生的病情开始稳步好转,尿量和肌酐水平接近正常,顺利撤除CRRT。虽然感染贯穿整个病程,但幸运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管理下,没有出现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更令人欣喜的是,郑先生的意识逐渐清醒,能够准确完成一些指令性动作,沟通能力与肢体功能得到一定提升。
突破极限 重获“心生”
35天、840个小时,一场场生与死的搏斗,胸心重症监护室团队成功攻克循环关、出血关、感染关、呼吸关等重重难关,在绝境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临床上,心脏骤停急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之内,否则会给大脑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心脏停跳超过30分钟,患者存活率则趋近于零。经过我们的全力救治,这名心脏骤停5小时的患者成功恢复自主心跳,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脑损伤,在全国来说都较为罕见,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张壮丽说,“在此次救治中,我们几乎动用了所有高级的抢救仪器及生命支持技术,不仅救回了患者的生命,还为他的后续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郑先生的各方面情况稳定向好,远远超出了家人的预期,顺利达到出院标准。在家人的搀扶下,他向陪伴自己一路闯关的医护团队做出“点赞”的手势,并用手机定格这一温暖的瞬间。医护人员们的心中无比欣慰,他们再一次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挽救了一条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动力所在,也是身上这袭白衣所承载的深远意义。
ECMO、CRRT、IABP等,是目前重症救治领域最高级的生命支持技术,也是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手段,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决胜”的作用,充分展示了市人民医院强大的综合救治实力、多学科协作能力以及先进的技术力量。
“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验证了我们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并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上又多了一张‘救命王牌’。”张壮丽说,“我们将继续紧盯医学前沿,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回临汾,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心生’、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