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临汾日报】市人民医院为患病母子点亮“视界”!

发布时间:2024-12-13      作者: 临汾市人民医院

“杨阿姨(化名)、大福(化名),可不敢乱动,再坚持一下。”

11月26日上午,在临汾市人民医院眼科病房,医护人员围拢在病床前,为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杨阿姨和大福这对患有智力障碍的母子揭开纱布。

当纱布全部拆开后,杨阿姨和大福缓缓睁开眼睛,俩人曾经空洞无神的眼睛闪烁着久违的光芒,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喜悦,但他们明亮的眼神和脸上绽放的笑容,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你认一认陪在身边的亲人。”护士长丁竹青第一时间通过“认人”的方式初步判断杨阿姨的术后效果。“大姐、三妹、大福、大福爸。”杨阿姨准确无误地指出了所有人。

与此同时,护士郭亚丹和刘艳艳也在与大福确认术后效果:“大福,来喝口水。”说罢,递过去一个水杯。大福听到后,准确地接过了水杯。

“两台手术都成功了,杨阿姨和大福的眼睛能看见了。”病房里响起了医护人员喜悦的欢呼声,长年照顾二人生活的家属们更是喜极而泣。这一刻,他们期盼了太久太久。

55岁的杨阿姨、31岁的大福是吉县人,杨阿姨年幼时因患脑膜炎导致智力障碍,左眼球萎缩而导致失明。24岁时生下了儿子大福,但大福也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智力障碍,说话交流都非常吃力,一家三口在亲戚的帮助下艰难度日。然而,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苦难的家庭,7年前丈夫忽然发现杨阿姨仅剩的右眼视力急剧下降。两年前,大福的视力也出现了问题,一天不如一天。从此,母子二人只能用手脚摸索,吃饭、喝水、行走这些简单的事情都成了大难题,整个大家庭也因照顾他们而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患难见真情,落难见人心。为了挽救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杨阿姨的姐妹经常帮她干一些家务,也多次带着他们母子去各地医院检查,但由于无法说清楚各自的症状,且母子二人视力出现问题后变得更加敏感、焦躁,难以配合医生的检查,多次就诊无功而返。

11月20日,抱着最后的希望,亲友们带着杨阿姨母子来到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寻求治疗,当天正是眼科主任高建红出诊的日子,得知二人的遭遇后,她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光明和希望。

为了准确评估杨阿姨母子二人的病情,高建红带领医护团队,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用简单易懂的手势和温柔的言语与二人沟通,安抚他们焦躁不安的情绪。检查中,高建红凭借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耐心的引导,最终帮他们完成了各项检查。

“经过检查后初步判断,杨阿姨的右眼和大福的双眼都是白内障,且患病时间较长,治疗有一定难度。”高建红说明了手术治疗的风险。

“高主任,我们去了好多地方都没办法治疗,你是我们家唯一的希望了。”家属们选择无条件相信高建红团队。

为了不辜负家属的信任,高建红团队结合多年来白内障手术的丰富经验,制定了一个相对稳妥又有效的手术方案,把局部麻醉改成了“镇静剂+全身麻醉”。同时,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先给大福实施左眼手术,3天后再实施右眼手术。

11月25日8时58分,高建红团队和杨阿姨的家属们将大福带进手术室,之后由高建红亲自主刀完成了白内障手术。10时28分,高建红又带领团队为杨阿姨实施手术。原本仅需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的两台白内障手术,足足用了1小时40分钟,高建红团队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两台特殊的白内障手术。

术后第二天,杨阿姨母子重见光明后,高建红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11月28日,高建红又为大福成功实施了右眼白内障手术,术后担心伤口会感染,一直由护理团队进行精心照顾。

“回家!回家!”12月2日,当得知可以出院回家后,开心的大福嘴里一直嘟囔着。自从右眼复明后,杨阿姨的神志有所好转,临别时她深情拥抱了陪伴十多天的护士们,用淳朴的言语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我家的苹果可好吃了,回去给你们拿。”

世间多一个良医,人间便少一点痛苦;世人多一点爱意,人间将多一份温暖。杨阿姨一家人来时愁容满面,出院时个个满脸笑容,正是医者的仁心和无私大爱,才为这对智力障碍母子点亮了视觉世界的明灯,也为这个苦难家庭带来了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