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ICG荧光导航助力我院胸外科肺段切除术

发布时间:2024-11-15      作者: 临汾市人民医院

11月11日,我院胸外科郑志峰主任手术团队在麻醉科、手术室配合下成功完成我市首例荧光(ICG)导航辅助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由原来的2个小时缩短到1.5小时,标志着我院胸外科紧随医学发展前沿,积极开展新业务,为更好地开展肺联合亚段切除奠定了基础。

郑志峰主任介绍,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检测出。在早期肺癌的手术治疗选择中,肺段切除术因可以达到与肺叶切除术相当的肿瘤学效果,并保留有功能的正常肺组织,减少了肺功能的损失,逐渐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靠近肺段交界的深部肺结节,联合亚段切除等复杂肺段手术为首选术式,涉及多个段间平面的肺段切除术。

手术难点主要包括病灶的定位及段间平面的界定。以往常用膨胀萎陷法判定段间平面,但存在耗时长,部分患者段间平面显示不清,膨胀肺组织干扰术野等缺点。吲哚菁绿(ICG) 荧光染色法判定段间平面具有不需反复膨肺、耗时短等优势。

吲哚菁绿是一种染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独特的荧光特性,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肝功能储备实验和血管显影,后由日本学者应用于胸腔镜肺段手术。手术中我们将靶段的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精准处理后,经外周静脉注入吲哚菁绿。吲哚菁绿与人体内血浆蛋白结合后,将荧光胸腔镜模式调为荧光模式后,可见正常保留的肺组织染色而目标切除的靶段未染色,二者之间形成一明显界限,即为段间平面,医生即可按照这一明显的界限精准地切除目标肺段。

(荧光镜吲哚菁绿法和白光镜肺膨胀萎陷法优劣对比)

胸外科开展的荧光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借助荧光染色不仅将段间平面识别的准确度大幅度提高,而且还将时间由传统的约30分钟缩短至1分钟左右,缩短了手术时间,更进一步实现了肺癌的精准化、微创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