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囊”击退“大疼痛”
——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痛起来往往令人苦不堪言、难以忍受。近期,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高映熙带领团队接连开展了多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仅用一根小细针、一个小球囊,就能精准击退三叉神经痛,为此类患者带来了祛除病痛的新选择、新希望。
洗脸、刷牙、吃饭……这些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于58岁的陈师傅而言却是一种折磨。他在两年前患上了三叉神经痛,右侧脸颊时不时会出现电击样、针刺样的疼痛,起初可通过镇痛药物来缓解,但时间一长,发作频率越来越高、痛感越来越剧烈,加大药量也难以见效。
更令陈师傅感到惧怕的是,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毫无预兆、没有规律,每次都是骤然发作、骤然停止,有时哪怕只是微风拂面、轻轻张口,都有可能引发疼痛。那种无法言说的剧痛,让他痛苦不堪、备受煎熬,平日里不敢张嘴、不敢说话,无论做什么都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生怕触碰到三叉神经痛的“触发点”,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劳作。为了解除病痛,陈师傅和家人四处求医、遍寻良方。今年3月下旬,他们从病友口中得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了一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新技术,便慕名挂了高映熙的专家号,第一时间来此就诊。
“对于这种反复发作、用药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应是首选方案。”高映熙带领团队对陈师傅病情进行反复分析和讨论,结合他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用药治疗史及相关影像报告作出全面评估,决定采用科室最新开展的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这项技术不用开刀、无需开颅,操作时间短且安全性更高。术中,高映熙及团队默契配合,于患者右侧嘴角旁穿刺一个针眼大小的孔,在C型臂机透视下,通过穿刺针将球囊精准置入到三叉神经半月节位置,然后注射显影剂使球囊扩张、充盈至“梨形”,精准压迫三叉神经节及神经根,成功阻滞传导痛觉的神经,短短半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操作。
两年病痛,一朝瓦解。陈师傅术后苏醒,顿感疼痛消失,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第二天,他一出院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扛起锄头,重新活跃在田间地头。经密切随访,疼痛再无复发,陈师傅对这项新技术连连称赞。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疼痛,常见于老年患者,一般具有短暂爆发性,疼痛呈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灼烧样、撕裂样等,通常疼痛程度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精神抑郁、焦虑,严重时可以说是‘痛不欲生’,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痛’。”高映熙介绍,“患者患病初期主要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随着病程延长、产生耐药性后,就要考虑手术治疗。”
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开颅微血管减压术和经皮球囊压迫术。前者是通过开颅的方式,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垫开,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与前者相比,后者创伤更小、风险更小、就诊体验更好,可重复操作、微创无痛,创口仅有针眼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高龄体弱的患者、对开颅手术恐惧的患者、开颅或射频术后复发的患者。
因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经皮球囊压迫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越来越多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高映熙说:“我们自去年12月以来,已陆续开展了10余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仅近期就做了3例,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还有一名极为典型的患者,因疼痛难忍,将每天两片的用药量自行加大到十几片,不仅镇痛效果差,还产生了精神恍惚、头昏脑涨、萎靡不振等严重副作用,经过手术治疗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祛痛效果,患者对此感到满意。”
相对于整个神经外科疾病谱而言,三叉神经痛可能仅仅是一个很“小”的病种,却给患者带来了“顶级”的疼痛。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全力打造精准医疗模式,努力把“小”事做到极致,在成熟开展开颅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又新开展了经皮球囊压迫术来治疗三叉神经痛,以更加微创的方式为患者解除疼痛困扰,让患者重享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