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在临汾市第三届“平阳工匠”命名大会上,我非常荣幸地获得了“平阳工匠”荣誉称号。当我站上颁奖台,接过主持人递来的话筒时,内心的声音无比坚定:“尽最大的能力,把每一台手术做到极致,让临汾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自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临汾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工作。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胸心外科医生,只有不断精进技术,与时俱进,与国内外最前沿技术同步,才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在医院的鼎力支持下,我先到成都、再上北京、辗转西安,遍寻名师、费尽周折,最后成为国内著名胸外科专家姜涛教授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学医不易,行医更难。读博期间,我既要忙课题、写论文,又要上手术、管病人,常常进了实验室或医院,就不知何时能出来。
2016年6月,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努力,我终于完成论文答辩,成为全校为数不多能够顺利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之一。为回馈家乡和报答医院,我毅然回到临汾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当我准备“大干一场”,拔高胸外科技术水平时,却接到了新的任务与挑战。当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院的心脏外科专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相对落后。出于长远规划和患者需求,医院希望我扛起大旗, 组建一支中青年为主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在外人看来,都是医生,干哪科不是干。只有医生清楚知道,术业有专攻,隔科如隔山。虽然不少医院“胸心不分家”,但在临床中各有专攻、各有团队。我在胸外科领域摸爬滚打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已经在业内崭露头角。心脏外科对我而言,不算是一个陌生领域,我在读研期间就曾参与过心脏移植手术,但要扛起这面大旗实属不易。此时,我已年近40岁,还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吗?
心外科是医学界公认的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外科学科,也是衡量一所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重要指标,要想在短期内实现“质”的飞跃绝非易事。既然医院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和肯定。重重困难下,我毅然决然地再次向心外科发起挑战,努力向一流技术水平看齐。本着“哪里薄弱补哪里”的目标,我再次前往西安,回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废寝忘食、不分日夜地认真研读专业书籍,反复揣摩专家们的手术操作方法,紧紧抓住每一次手术的机会,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紧锣密鼓地组建医护团队、建立工作制度、培训专业人员、引进先进设备等,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些新项目、新技术。
道路千万条,通往成功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学中干、干中学。在医院的大力推动和外聘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我和团队并肩作战,刻苦钻研技术,由浅入深、由简入难,从简单先心病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到复杂先心病手术、心脏多瓣膜置换手术、冠心病不停跳搭桥手术、主动脉夹层手术等,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一个个飞跃,手术数量及质量迅速提高,一年的手术量比过去五年加起来还多。
在我的带领下,心外科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让临汾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做手术。一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重度反流被紧急推进手术室,他的家属手握病危通知书,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深知,当前面临的情况远比家属了解得更为棘手,如此严重复杂的病情,风险系数极高,有很大几率下不了手术台,但我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台“生死手术”。
由于患者重度心衰、无法平卧,只能采取半坐卧位实施麻醉,这一特殊体位给本就高难度的手术增加了更大的挑战。如术前所料,预判的危险情况一一上演,在场医护人员全部捏了把汗。“我一定要把他救活了!”危急时刻,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给了大家无穷的信心。我们冷静分析、严密监护、分秒必争,凭借经验小心翼翼地攻克一道道难关,终于艰难地完成了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硬生生把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在这里,生与死的较量几乎天天上演。只有不断突破、精益求精,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生的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心外科医生必须与时俱进,接轨国内外前沿技术,既开得了刀,也拿得了导管。我们于2018年在山西省地市级医院率先开展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镜面心”心脏搭桥手术,2019年引进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介入结构性心脏病技术等。同时,围绕老年危重患者和疑难复杂病例进行重点突破,2019年完成高难度的82岁高龄患者双瓣置换手术,2022年完成在ECMO支持下重度心衰患者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稳步迈进全省心外科队伍前列。
2021年8月19日,随着胸外科被省卫健委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院大视野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将普胸外科、心外科、呼吸介入科重新组建为胸外科,由我担任科室大主任。又一次迎来挑战,我深感责任重大,唯有奋力向前才能不辱使命。为了真正实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我们分为心血管、胸心、食管、肺外科、纵隔、胸外综合、呼吸介入、消化介入、胸心重症9个医疗组,通过亚专业细分让专业更过硬,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前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各大名院交流学习,着力培养学术带头人和精英骨干,在多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开展了诸多“高精尖”的手术及诊疗技术,有力填补了我市相关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创新手术方法,突破手术禁区,以更小的创伤获得更优的远期疗效,让患者能够更大获益,是我们不断精进的动力之源。去年上半年,一名患者因误吞鱼骨头,导致骨头尖端穿破食管,继而刺破心脏主动脉,一股股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快就会失去生命。但是,做手术同样面临着各种凶险。面对这道棘手的难题,我们毅然决定为生命而战,术中每一步操作都如同走钢丝,尤其是打开患者胸腔时,整个心包已充满血液,危机重重。
在先进的复合手术室里,我带领团队先通过介入封堵的方式来封堵隔绝主动脉、食管破口,经胃镜下留置胃管、营养管,再行手术精准引流胸腔积血,既保证了患者循环系统的安全,也有效解决了患者营养支持,控制预防严重感染。整台手术需要多个专科的多项先进技术来支撑,各医疗组默契配合、全力打好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组合拳”, 在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役中又一次大获全胜。这种“遭遇战”不时上演,我们就像严阵以待的特种兵,随时准备冲锋、作战,充分展现整个团队的综合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
科研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强劲动力。我牵头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15项、科研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20余篇,不仅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发出了临汾市人民医院的声音,还吸引了国内行业专家的关注。更令人振奋的是,去年,我和院内几名专家一同参与的中国首个前瞻性执行、盲法独立验证的多癌种早检研究(影响因子:51.769)在线发表,这也是我院首次发表影响因子50分以上的高分SCI文章。
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诞生,每一台手术的成功,每一位患者的认可,均得益于临汾市人民医院这个强大的平台和胸外科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正是这份支持与努力,让胸外科以迅猛势头驶入学科发展快车道,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不断精进、追求极致,方能行稳致远。在临床工作中,我将始终秉承匠心与初心,带领团队在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征程上继续拼搏、奋勇向前,瞄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让临汾乃至周边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的同质化服务与医疗水平,使胸外科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