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临汾日报今日专版报道】看!抗疫“大考”中的“临医”担当

发布时间:2022-11-11      作者: 临汾日报

11月11日,《临汾日报》在第三版整版以《看!抗疫“大考”中的“临医”担当》为题,对我院在尧都区静态管理期间,科学研判,精准施策,主动担责,积极作为,集全院之智、举全院之力、战非常之“疫”做了专题报道。

抗疫“大考”中的“临医”担当


“应急队伍、管理人员的通信不能随时保持畅通……”

“PCR核酸检测专业人员匮乏,需要补充……”

“缓冲区医疗废物需要增加专人处理……”

10月24日下午,在尧都区结束7天临时性静态管理之后,临汾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召开复盘会议,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围绕7天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深入分析、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交流感受。

院长苏学峰表示:“在此次抗疫阻击战中,全院上下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成绩值得肯定。今天全面复盘,既要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也要对照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分类加以改进,真正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全面提升应急作战能力和疫情防控水平。”

临汾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市最大的综合三甲医院、核酸检测公共基地,在此次静态管理期间,该院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科学研判,精准施策,主动担责,积极作为,集全院之智、举全院之力、战非常之“疫”,彰显了“临医”担当,贡献了“临医”力量,续写了“临医”荣光。

迅速集结3小时全员返岗严阵以待

 10月17日凌晨3时许,院长苏学峰接到尧都区全域实施静态管理的通知后,与院党委书记王好收第一时间电话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所有干部职工连夜返岗,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一声令下,全体人员迅速集结,3个小时后,各科室人员悉数到岗,严阵以待。有的双职工人员,由于深夜返岗无人照顾年幼的孩子,只好把孩子带到单位。

17日清晨5:30,苏学峰主持召开院领导班子成员紧急会议,明确领导分工,安排医院各项准备工作……

18日上午9:00,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斌主持召开疫情防控专班会,细化科室职责、抽调人员、组建党员志愿队、提前筹备隔离病房等事宜……

与此同时,各分管领导根据各自分工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举行专班会议,提前研判,制定预案、明确责任,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充分战备。

李斌感慨地说:“这一系列‘抢跑动作’,做足了预案,为打赢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如今看来,未雨绸缪、积极备战、随时应战、复盘总结,市人民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这一系列“组合拳”,才是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所在。

“排雷英雄”创造核酸检测的“临医速度”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不直面患者,却距离病毒最近;他们不在核酸采集一线,却与病毒正面交锋;他们是抗疫战场上的“排雷兵”,也是抗击疫情的“幕后英雄”。

由检验科主任侯临平率领的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团队共有52人,此次疫情发生时,有9名检测人员承担外援任务。尧都区静态管理之后,实行一天一检,核酸检测工作量骤然倍增。面对繁重的核酸检测任务,检验科43人与时间赛跑,从标本接收、消毒、核对、加样、核酸提取到基因扩增,再到出具报告,不敢有丝毫马虎,昼夜不停接力作战。为了加快工作进度,队员们尽量少喝水、少去卫生间……凉了的盒饭、摘掉防护面罩后脸上深深的勒痕、换班时间裹着大衣席地而卧的一幅幅画面令人动容。在这样高强度、高负荷、高速度的工作之下,没有一人抱怨,没有一人退缩,保持每日2.8万管的核酸检测量,约占尧都区域内总检测量的35%,创造了核酸检测的“临医速度”。

在尧都区实行静态管理之前,检验科9名同志由该科主管技师史春亮带队,于10月8日赶赴运城市万荣县支援当地抗疫工作。先后参加过河南、长春、忻州、晋城等地外援工作的史春亮坦言:“当我从院领导手中接过队旗的那一刻起,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暗暗发誓,一定保证好队员们的安全,出色地完成外援任务,展现我们‘临医人’的风采!”

10月18日一大早,正在运城市万荣县支援的史春亮接到指令,由于临汾疫情形势严峻,要求立即返临。就这样,史春亮等9人立即返程、迅速归队,与科室人员共同投入到尧都区疫情防控工作中。

在支援万荣县的10天里,史春亮等9人共检测4万余管样本,结果均为阴性。

临危受命

4小时改成亚定点医院


“报告王院长,我院儿科医学中心收治的最后一位患者已安全护送出院,此次任务圆满完成!”10月26日11时47分,在儿科医学中心西门口,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后,护理部副科级护士长吴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拿出手机,向分管副院长王铁忠汇报这个好消息。在她身后,医护人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大楼,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 

 10月19日凌晨1时40分,市人民医院接到市委、市政府的紧急通知,要求该院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亚定点医院,在早上6点前做好从其他医院转入的65名患者及陪同人员的收治准备工作。

接到任务后,该院迅速响应、紧急部署,于凌晨2时15分成立临汾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亚定点医院应急工作领导组,并对此次应急工作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工,按照《临汾市人民医院隔离孕产妇、新生儿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运行方案》,由副院长王铁忠牵头,迅速腾空4号楼(儿童医学中心),做好接收工作。       凌晨3时许,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大家各负其责、多头并进:

院感科主任邰素琴带着科室人员迅速制定了5项管理制度,确定了4个工作流程,规划了“三区两通道”,张贴了标识和流程,培训相关人员,准备防护物资……

多科室联动,从住院楼主楼多个病区腾出周转病房,接收原来在儿科住院的125名患者及陪护人员……

医务科主任卫昕伟、护理部主任任丽英迅速抽调34名医师、80名护士组成医疗护理团队,分为妇产组、儿科组、心理干预组、医技组等全面负责4号楼隔离病区医疗救治工作……

副院长赵波牵头,积极调配各类物资及医疗设备保障4号楼隔离病区患者治疗,统筹搬迁大小设备50余台、防控及医疗物资20余品类、1000余件……

4号楼腾空后,医务人员、物业人员进行环境卫生清洁及全面消杀工作……

所有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早7时,正式接收转院患者,中午12时左右接收完毕,共接收患者65名、家属66名、48名新生儿。

医务科主任卫昕伟坦言,让几百名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连夜搬迁,是此次行动中最困难的环节,但是在全院工作人员同心协力、相互配合下,仅用4个小时完成搬迁与隔离病区的改设工作,创造了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新奇迹。

此次转入的患者多是孕产妇和新生儿,其中多为次密接者,不少人情绪紧张、焦虑,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深入病房看望、安抚她们,鼓励她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妇产科主任巨霞、儿科主任朱江川、心理科主任郭宇新分别带领医护团队每天值守在病区内,查房、问诊、随时监测每位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情绪状况、耐心与患者交流,每晚召开工作例会,研究每个患者的病例、确定次日的诊治方案。期间,妇产科共接收孕产妇56人,行剖宫产手术3台,治疗保胎患者2人,宫外孕保守治疗1人;儿科共诊治患者9人,新生儿查房51人。

由于隔离病区是临时改设,生活条件无法与原所在专科医院的月子中心相比,再加上临时通知要求紧急转院,个别产妇刚入院时情绪激动、时有抱怨。在全区静态管理、全院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院领导特别叮嘱医院餐厅尽量满足产妇们个性化饮食要求,医护人员与后勤保障人员还想方设法为她们买来奶粉、纸尿裤等育婴物品,尽最大努力提供贴心服务,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配合,刚开始情绪有些过激的患者慢慢转变了态度,到出院时再三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来自高风险区的次密接者贺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转入该院,医护人员们对她和声细语、精心护理,尤其是医院领导的看望,令她深受触动。贺女士在抖音上有感而发:“完全不是我担心的那样,在临汾市人民医院,我得到了最好的照顾,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如果说7天的静态管理是一场大考,我院作为隔离孕产妇、新生儿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就是一道加试题,这道题考验的是组织力、决策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大考中,我院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副院长王铁忠如是说。

“红码医院”特殊患者的温馨港湾


疫情发生以来,“红码”成了高风险的代名词,让人避之不及。“红码医院”,更是高风险的最前沿。

今年3月9日,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正式确定临汾市人民医院东城院区为全市唯一一所“红码患者”定点医院。在市人民医院全力支持帮扶下,东城院区通过内部医疗资源调配整合,分阶段紧急实施了一系列软硬件升级改造工作,完善了“红码患者”救治条件,全力承担救治任务。10月7日,尧都区首次实施全域静默管理后,为确保人员充足,主院区调配各学科业务骨干充实到“红码院区”,心血管、神经内科、呼吸重症、肿瘤、重症医学等科室的20余名专家勇担使命、向“险”而行,进驻到东城院区,大大充实了该院区的救治力量,提升了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

10月15日,75岁的杨先生在直肠癌术后从外地返临,入住东城院区综合外科。入院时,患者病情多发,一度嗜睡,呼吸短促,意识模糊,病情危重。入院后,蒙岭、柴淼、孙凤莲等10名专家先后多次对此危重病例进行专题讨论,并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8天的精准救治和细心护理,患者病情趋于平稳。10月23日上午,患者转至洪洞县人民医院继续康复治疗。出院时,患者的儿子对医护人员连连致谢说:“我们带着‘红码’从外地回来,当时很担心父亲身体挺不住,又害怕没有医院肯接收我们,没想到在东城院区住院这么顺利,还得到专家的精心救治,真是太感谢了!”

10月19日23时许,有个10岁的儿童因高烧在妈妈的陪同下到东城院区就诊。因母子俩来自尧都区高风险区北刘村,虽然妈妈手机显示是“绿码”,但值班大夫张云并未放松警惕,还是认真穿好防护服为其进行详细检查。考虑到孩子扁桃体肿大、牙龈红肿,张云为他开了退热药、消炎药后,家长带孩子离开医院。没想到,第二天孩子被确诊为新冠阳性。同事们感慨地说:“幸亏张大夫个人防护到位,不然他被定为密接者的话,将直接影响整个院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自10月7日至25日,东城院区共收治“红码”人员25人次,其中住院12人、剖宫产2台,顺产1人。

东城院区党政综合办主任宁志刚介绍,在尧都区静态管理期间,该院区全体医护人员除了做好院区内的值班值守工作外,还承担着临钢二社区4000余人的医疗服务工作。除了要做好换药、拆线、缝合、上下级转诊等日常工作外,还得为居民们送药上门、协助社区转运隔离人员、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和社区居民采集核酸并运送核酸样本。大家不分昼夜坚守各个岗位,奔波在各个抗疫“战场”,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临医”力量。

分管东城院区的副院长景文记表示:“烈火炼真金,‘疫’线显担当。为‘红码患者’打造温馨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红码患者’和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援外”队员辗转三地历时33天坚守一线


 11月5日,在尧都区刘村镇北刘村调整为低风险区后,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吴春玲带队的核酸采集队最后一批51名队员解除隔离,结束了他们持续33天的一线坚守。

10月3日出征太原;

10月9日星夜兼程驰援运城;

10月18日紧急返临,投入尧都区高、中风险区域持续战斗……

辗转三地,历时33天,从120人的奋战到51人的守望。

“3年的疫情,每次出发,看似突然,而对于我们的护士来说,却已经成为习惯,时刻准备、时刻出发,不知归期……”负责抽调核酸外采人员的护理部主任任丽英动情地说。

她们是抗疫“突击队”,也是战疫“英雄连”。去最危险的战场、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她们始终如一,义无反顾,用踏实坚定的脚步丈量着“我将无我”的如炬初心,用愈战愈勇的意志扛起了“不负人民”的如山使命。

10月3日,接省、市卫健委指令后,市人民医院120名核酸采集队员迅速集结,深夜出发驰援太原。在太原万柏林区的7天时间里,他们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30名队员在5个街道、63个社区采集核酸样本21370管、334243人次。他们用334243次抬起臂膀换得太原疫情防控形势平稳。

正当大家欢欣鼓舞时,运城“告急”。队员们连夜转战,奔赴运城。在黎明未至的酒店门口,在晨色昏暗的运城街头,总有临汾“大白”的身影在寒风中战斗。有时候他们长久的一个姿势在风中站立,多想搓一搓冻僵的双手,多想伸一下酸痛的肩膀,但是,当看到蹒跚的老人颤巍巍走来,当看到稚嫩的孩童高扬的脸庞,他们便会振作精神,强忍着疲惫,笑脸相迎、温柔以待,只想着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让他们少等一会儿、少冻一会儿……

守护运城的9天时间里,由该院120人和市妇幼保健院、临汾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医院共同组成的201名队员承接了安邑办街道、经济开发区38个社区及村委会的核酸采集任务,共设置90余个点位,采集核酸样本110351管、1072785人次,为运城战“疫”贡献了临汾力量。

“10月17日凌晨4时,收到家乡静态管理的消息时,我们的心被狠狠地揪着。真担心我们的小区会不会被封,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会不会缺吃少用,他们会不会也排着长长的队伍在晨风暮霭中焦急地等待,他们会不会有被感染的风险……”曾参加过河南、上海抗疫工作的李春芝回忆说。

怀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担忧和牵挂,10月18日在执行完最后一天任务后,来不及休息,队员们紧急踏上归途。返程路上,大家归心似箭,一个个忧心忡忡,没有了往日归来时的欢歌笑语,只有一颗颗迫切回家的心。

回到临汾按规定隔离休整1天,20日一大早,队员们就赶到尧都区高风险区北刘村和刘北村开始新的战“疫”。

队员师伟严说:“我们到达北刘村的当天,志愿者全部撤离,我们手里只有一张北刘村的地图,曾经担任过我院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在武汉抗疫一线战斗过43天的吴春玲,带领大家查地图、访村民,熟悉地形、摸清底数,没有人引路,我们只好自己前行;没有宽阔的大道,我们在小巷里穿梭;没有交通工具,我们用双脚往返于方圆几公里的村庄窝铺;没有人收拾垃圾,李春芝主任就带领大家一起清理……”

“90后”队员白林坡今年4月份参加援沪医疗队时,除了完成日常核酸采集等任务外,还与师伟严配合完成全队的视频拍摄、剪辑、宣传等任务,表现突出,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此次出征时,刚刚结婚的他与同在医院工作的爱人王梦萍一起参加了“援外”工作,这一走,就是一个月。他说,“战场”上的蜜月赋予了他们的爱情更特殊的意义。

核酸采集队员中,很多女队员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有的男队员妻子正在家待产,有的队员妻子因重症肺炎急诊住院,有的队员在外采期间奶奶过世……

120个人,后面有120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却没有一个人轻言退缩,这就是“临医人”的作风,这就是“临医人”的精神!

副院长吴春玲介绍:“自10月20日,我院120名队员先后在尧都区刘北村、北刘村及润泽园小区3个高风险区域和漪汾花园开展核酸采集工作,共入户采集核酸样本32734管、85129人次。”

静态管理期间,该院有400余名护士执行各项外采任务,在院内值班的每位护士承担着比平时多2至3倍的工作量,但大家却毫无怨言,默默无闻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隔离酒店抗疫一线最温情的陪伴


“现需你院派驻4名医护人员(含1名院感专职人员、1名医生、2名护士)即刻支援新启用的隔离点。”

10月17日晚10时30分,市人民医院领导收到市卫健委紧急指令,不到半小时,4名医护人员迅速集合,到达指定隔离酒店。

由于该隔离点为临时启用,很多设备设施、“三区两通道”等设置均不符合要求。院感专职人员张婧与医疗队负责人邸立君、隔离点临时负责人李天兵连夜商讨规划。10月18日12时许,隔离点布局流程基本完善。

“正当大家刚刚停下来准备吃午饭时,收到上级通知,要求做好接收第一批隔离人员的准备工作。来不及吃饭,张婧紧急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对隔离酒店院感防控制度、工作流程进行培训,强化手卫生、穿脱防护服、医疗废物收集、清洁消毒细节和环节,确保隔离酒店工作顺利开展。”邸立君说。

下午3时,第一批隔离人员到达。消毒、测温、登记、流调、分配房间、发体温计、消毒喷壶、采集核酸……就这样,这一套流程不知重复了多少遍,接收完陆续到来的隔离人员已是第二日清晨7点多。

10月19日,因为该隔离点检出一例阳性病例,20日凌晨2点,医疗队接到紧急指令,需对隔离点所有人员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石丽聪、赵佳倩两位护士自告奋勇,为所有人员采集核酸。刚采集完咽拭子,没休息片刻,又陆续接收了8名密接人员,这一忙又到了次日清晨7点多。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家除了繁重的工作,还要随时关注隔离人员的情绪。连日来,隔离点陆续接收了93位隔离人员,其中有10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多有基础病,一位密接者刚来时,由于紧张焦虑,血压达到180/120mmHg,出现头晕、心慌的症状,邸立君赶紧指导用药,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随着他心情的逐渐平复,各项指标也恢复了正常。

还有一位隔离的妈妈,在隔离人员沟通群里发泄心中的烦闷,邸立君看到后立即联系她、安抚她。当得知她是因为孩子查出阳性被转到定点医院治疗而担忧时,邸立君想方设法联系到定点医院的主治大夫,帮其了解到孩子的情况,这位妈妈的情绪才逐渐稳定。

隔离不隔爱,给隔离人员分发提高免疫力的中药,给老人送手机充电器、买药,给上网课的孩子送学习用具……她们的日常工作平凡而琐碎,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努力满足大家的需求。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贴心服务,深深感动了众多隔离人员,有人在隔离人员沟通群里这样表示:“大家都尽量克服困难,非必须不要给工作人员添麻烦,他们都有父母、子女需要照顾,却为了咱们没日没夜地守护在危险的一线,在此,为他们默默地辛苦付出点赞!辛苦了!”

截至10月30日,此隔离点共检出4例阳性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其余89位隔离人员全部解除隔离。

党建引领志愿红在“临医”绽放光芒


 在临汾市人民医院,抗击疫情一直都是共同的奔赴和团队的战斗。此次静态管理期间,这种团结协作、主动作为、互相帮助、同心抗疫的感人故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面对人员少、责任重、强度大、任务急等诸多现实困难,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好收和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斌当机立断,由院党委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动员全体党员在关键时刻奋勇争先、冲在一线,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入党誓言。

党有所呼,我有所应,院有所需,我有所为。

一声令下,应者云集。党员干部带头报名,广大职工纷纷请战,短时间内组建起200余人的院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职能科室人员更是发出了“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响亮口号,让“志愿红”在“临医”抗疫中绽放光芒。

为了加快志愿者工作招募与调度,党办主任陆海清和科室同志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获取需要支援的岗位,时时统计志愿者报名信息,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任务。各职能科室密切关注招募信息,迅速做出响应,调整科室工作,派出人员开展志愿服务。

10月19日凌晨,接到儿科医学中心要连夜搬家并转设隔离病区的消息后,在院职能科室人员第一时间全部转为志愿者,赶赴儿科楼投入“战斗”。搬运车不够,他们就两人一组步行将设备抬到住院楼;部分家属不理解,马上有人上前做解释工作;三楼搬迁完八楼仍在继续,有同志怕电梯太挤,就步行到八楼。搬迁结束后,大家又帮忙收拾病房、整理床铺、更换新被褥……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大家才返回到各自岗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静态管理期间,有的同志经过培训变身“大白”,进入方舱接收标本、录入信息;有的同志变为“快递小哥”,帮助院内转运物资,每天要走几万步;有的同志在隔离区内协调调度,确保安全规范运行;有的职工变成“保洁员”,利用休息时间对院内公共区域进行了大清扫……

质控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吕静,两个孩子都还不到五岁。当得知医养结合科急需一名志愿者,且五六天不能回家时,她毫不犹豫,毅然安置好家中的孩子,“抢”到了这份志愿者工作。

科教科负责人史青凤年过五十,熬夜整宿在检验科参加编码等工作。

耳鼻喉科护士燕辉,在承担外采核酸检测任务的空暇时间,又参与了院内方舱标本采集的志愿者服务。

职能、临床、医技科室18名同志,分成6组成立了标本“接收小分队”,从静态管理第一天就在方舱外围开展辅助工作,6小时一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进行标本转运、收集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伴随着战“疫”号角的吹响,由副院长赵波负责的医院“后勤保卫战”也随之打响:后勤保障科积极筹措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迅速完成两个院区的隔离区规划并落实到位,建设了隔离病区医疗废物暂存处;爱卫办除保障隔离病区的清洁消杀外,还积极收集医疗废物、消毒消杀,维持秩序、消防值守、运送核酸标本;膳食科全力抗疫保“胃”,为在院医患人员提供舌尖上的营养、美味与安全。由于职工24小时在院在岗,医院就餐人数由平时的2000余人增加到4500余人,餐厅实行24小时配餐,工作压力陡增,食堂服务人员严重不足,40余位志愿者主动到食堂帮厨,择菜、洗菜、分菜、分装打包,按时按点把热饭热菜送到病区、一线。    根据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为最大限度缓解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状况,在尧都区静态管理期间,患者可持出院证、诊断证明返回居住地。为了解决出院患者交通不便的问题,10月20日,医院向全体职工发出倡议,招募志愿者用私家车免费护送出院患者回家。通知刚刚发出,党员干部职工就踊跃报名,短时间内报名参与人员就超过了100人,住院楼前,一辆辆志愿者的车辆陆续出发……


疫情无情,“临医”有爱。凡此种种,难以尽述……

院内热火朝天,院外同频共振。据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斌介绍,此次抗疫期间,全院31个在职党支部和5个离退休党支部迅速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核酸检测,在风险最大的岗位尽显白衣战士底色,在不同的岗位以实际行动展现“临医”风采,成为“临医”精神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