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临汾首批医疗队队长乔莉莉的工作日志(七)

发布时间:2020-02-14      作者: 乔莉莉

感觉已经来了潜江很久了,仔细一算日子实际上才十来天。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我不记得多少次进过病房,进行过多少次危险的咽拭子采集操作,但是却没有跟病人合过一张影,因为我所处的环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是收治着疑似和确诊病人的病房,如果要跟病人合影,就需要其他医务人员一起进病房,就有可能让医务人员感染几率增加,所以,至今我没有跟病人合过一张影。

向患者询问病史,然后书写病历是我们日常工作之一。在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环节当中,却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我的普通话自己感觉够标准了,到了潜江这边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沟通障碍的问题,但是有一位67岁的阿姨,交流起来就出现问题了。我问:您什么时候开始感觉不舒服的?她回答:你是要拿暖水壶吧。我问:您发不发烧?她回答: 家里住在先台。我拿着纸和笔,给她写字看吧,她向我摆摆手,说不识字。然后,我就想办法,首先把一些语气词省略掉,表述尽量简洁明了。后来的问题就变成了这样:发烧?她回答:不烧。我问:咳嗽么?她没有回答。我就想出第二招,模拟加手势。我再问她:咳嗽么?并发出咳嗽声音,指着自己嘴和脖子的部位,她明白了,回答:咳嗽呢,嗓子疼,还痒,难受,咳嗽,有时候有痰,有时候没有。还指着喉咙对我说:就是这里这里。于是我们在这种连问带比划中沟通了将近一个小时。

在采集咽拭子环节,也还是这位阿姨,进去之前我就有了心理准备,因为采集咽试子的时候,防护的更严格,可能声音传输也会受影响,我就尽量用最大声音去说。先拿着手里的采集棉棒,对她解释,然后开始漱口步骤。我说:请您先去漱漱口。她回答:我这会儿不发烧。我对着她一边重复说:漱口,一边指着她的水杯,做漱口的动作。她反复看了好几遍,终于看明白了,去漱了口。接着我对她说:张嘴。反复了两三次之后,她终于也张开嘴了。但是张的不够大,暴露不出需要采集的部位。为了让标本采集的更合格,必须让她张嘴张的更大。我就对她说:啊,说啊~。大概一分钟她才配合的张嘴,我迅速的把咽试子往她嘴里伸,但是她突然就做出了闭嘴的动作,我赶紧就把咽试子往出撤,幸好及时,没有让她咬住。她说第一次采过,很不舒服,不愿意再采了。我又连说带打各种手势,向她保证肯定快速,不会很不舒服。最后,她配合的再次张口发啊的音,这次我更迅速的把咽试子采集棉棒伸进去,转了一圈,出来,她有点恶心,但是没有更不舒服的感觉。我赶紧对她说:好了,没问题,采完了。见她轻松一笑。采集完,保存好标本,我对她笑了笑,挥了挥手,道了一声:再见。她也向我挥了挥手!

因为对这边的市县名称并不是熟悉,我提前想了一个办法,登记病人的性别,姓名,年龄,身份证号,住址等一般信息的时候,看一下他们的身份证,以避免听不懂方言造成的误会。没有带身份证只有社保卡的,没有住址信息的,那就只好问了,等到写病历的时候,为了保证写的正确,再问一遍潜江本地的医护人员,结果还是有错误,不由得庆幸,还是谨慎不容易出错啊。

1月31日来了一位青壮年男性,刚开始进来时他自己觉得无所谓,在反复发烧3天后,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甚至拔了输液管,不言不语,经过多次安慰,开始慢慢地配合治疗。从呼吸费力,血氧饱和度只有88%,到后来吸氧之后,慢慢肺部情况好转,血氧饱和度95%。一点点的好转,7天后再来查房,他已经活蹦乱跳,开始急切的想出院了,我好高兴,真好!还有五楼13床的一位阿姨,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2月1日入院,入院前淋巴细胞只有0.76,血小板也才76。经过调整方案后,患者指标在改善,精神也比以前好了,能吃能喝,说话也有力气,真为她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