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临汾日报—我和我的医院】卫朱军:不同的工作岗位 一样的天使情怀

发布时间:2024-01-18      作者: 临汾市人民医院

我出生在运城市万荣县光华乡罗池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幼时,家里条件不好,作为男孩子便早早跟父亲一起下地干农活,每当汗流浃背、难以承受时,父亲总会教育我,要想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必须拼命学习考上大学。当时,村里医生治病救人,为大家解除病痛,因此备受十里八乡村民的尊敬。我看在眼里、羡慕万分,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1995年,我顺利考入了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上大学时还荣幸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0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工作,上班后我才发现学校学的知识远远不能胜任医生的工作,尤其是在实践方面,我与前辈们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作为外乡人,我在临汾举目无亲,正好可以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我在医院附近租了间房子,从此开始了“两点一线”的医生生涯。

勤奋是一条神奇的线,用它可以串起无数知识。新入职医生要在全院各科室轮岗,轮到神经内科时,科主任见我比较朴实、勤快,就把我留了下来,从此我一门心思专注于神经内科领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上班时,我师从霍晓东主任,在师傅及各位前辈的教导下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治。下班后,我抽出时间恶补神经内科基础知识,不断巩固理论基础。后来,在医院的关心帮助下,我先后前往山西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学习。当时进修学习,并不容易,以宣武医院为例,要想进入这所国内一流医院的神经内科进修,必须通过他们组织的考试,全国的神经内科医生都在竞争。那次,共有100多人参加考试,好在我平时对学习抓得比较紧,最终顺利通过开启了梦寐以求的进修之旅。多次进修学习,也让我收获满满,掌握了癫痫、神经系统变性病、遗传病等神经内科罕见病的诊治。学成归来后,我治病救人的本领大有长进,完成了全市首例“线粒体脑肌病”诊断,并得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肌肉病理证实,疗效显著。后来还相继诊断了全市首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肯尼迪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致脑梗死”等神经内科少见罕见病例,治疗效果都令患者非常满意。

时间就像一扇无形的门,关上了岁月往昔,却关不住铭刻在记忆中的难忘经历,回首24年的医师生涯,有三段经历令我刻骨铭心。2003年的非典疫情,当时我市的定点治疗医院——临汾市传染病医院急需临汾市人民医院支援,一身干劲、满腔热血的我便主动请缨,成为支援队伍中最年轻的医生。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没有专业防护服,只有工作服和隔离衣;没有一次性护目镜,护目镜都是在消毒后反复使用;没有靴套,只能穿着雨鞋;没有医用防护口罩,戴的是18层的纱布口罩。克服了条件艰苦、心里恐惧等重重困难,我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最终顺利完成了救治任务,被市里授予“抗击非典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

2022年4月26日,我们医院抽调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成援沪医疗队,前去接管上海市公惠医院,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当时,公惠医院70岁以上老龄患者高达247人,许多患者失去了自主生活能力,重症病人特别多,给治疗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为我之前有过组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经历,便肩负起一个治疗小组的救治工作,不但要治疗新冠肺炎,还得兼顾患者的基础疾病,做到一人一策,确保医疗安全和救治效果。在一个多月的鏖战中,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打赢了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战。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22年12月中旬,在全国放开疫情管控后,我们医院重症患者一度激增。我接到院方紧急通知,前往儿童医学中心二层的新冠重症病房,负责那里的新冠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当时很多医护人员都被新冠病毒感染,人手极度紧缺。12月25日晚上,有一个患者病得特别重,药一停血压就一直往下掉,心跳也随之停止了,正在值班的我赶紧给他做心肺复苏,等有了心跳后又赶忙对症治疗。从当晚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整整12个小时,如此反复了好多次,我一刻不敢闭眼地守在他身边,随时抢救。功夫不负有心人,好在最终将患者救了过来。进入2023年1月,随着新冠患者人数下降,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将儿童医学中心的新冠患者转移至医院住院楼。由于我负责的17个病人都是重症患者,转运时必须使用仅有的一台转用呼吸机维持呼吸,那天还下了雪,只能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转运,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2点,我们成功地将16位患者转移。剩下的一位患者因家属担心在转运过程中会加重病情,拒绝转运。晚上12点,我又回到空荡荡的病房守了那位患者一晚上,最终通宵的守护感动了患者和家属。第二天一上班,随着这位患者被安全转运至住院楼,我的第三次战疫也圆满结束。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医院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2018年,我奉命赴蒲县医疗集团挂职副院长9个月,在全面参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进行“传帮带”。2021年,根据我们医院发展需要,我牵头组建了神经内科重症病房。那会儿,科里收的都是重症病人,大家也没有重症病房工作经验,作为负责人我总是如履薄冰,担心病人生命安危。为了能够随时随地照看病人、平稳渡过初创期,我索性前两个月都吃住在医院。在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整体工作走上正轨后,医院又给出新任务,让我组建了医养结合科。2022年,完成两次组建任务后,我重新回到神经内科,继续主攻认知障碍专业,成功创建了晋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推动认知障碍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进程,为广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从医24载,多个岗位、多重身份,不变的是治病救人的初心。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保持一如既往的工作热情,紧跟前沿医学发展脚步,在神经内科领域给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